张勤光
年像长了腿,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。
傍黑,伴随着清脆的礼花炮声和五颜六色的火树银花,人们纷纷走上街头,发出阵阵喝彩,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仍充满年味的喜庆。
记得小时候,就在这一天,娘早早和好黍子磨的面,蒸上一锅黏面灯,人们俗称年(黏)灯。到了傍晚,把这些年灯摆在桌子上。用细黄纸搓成松软的灯捻,小心翼翼地栽在灯窝里,用油罐儿里的小油提,将棉籽油取出滴在灯捻上,直到把灯捻渗透。娘把点好的灯一一放在窗台上、灶膛里、水缸内、院子里和门台两旁等地方。顿时,屋内屋外飘起了通红通红的火苗,家里到处都有亮点。这燃烧正旺的小油灯照亮了我的心,照亮了这小小的院落,也照亮了新一年的光景。
点年灯的习俗不知源自于何时,但我明白这是对美好向往的祈求,对幸福生活的期盼。
正月十五天气仍很寒冷,有时还可能赶上一场大雪,寒气逼人。那时我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,笨笨的棉鞋,手里捧着娘给做的年灯,这里看看,哪里瞅瞅,小脸儿被跳动的火苗映得红红的,心里有说不出的美。娘说:快、快、快去看看水缸里的那盏灯,多明多亮。这盏灯是用碗托起的,在水面上飘荡。那轻微跳动的火苗,在水缸里射出一束微弱的亮光,那是一种天然的美。娘要我们多看几遍,说是这样才会心明眼亮。
天黑了,我吆喝着走出家门,捧着灯挨家挨户找小伙伴,看谁的年灯亮,看谁的灯亮的时间长,再看看谁家大门口挂的灯笼样式好看,直到夜深,孩子们仍没有倦意。大街上、过道里星星点点的灯光,远处望去,好像那天上的繁星倒影,煞是美丽、好看。那时明时暗的灯光映着孩童稚嫩的小脸,笑声里透着甜蜜和喜悦。
时间一年年过去,传统的蒸年灯,点年灯,户户门口挂灯笼的习俗在一代代延续,一代代传承。星星点灯的光芒,照耀着千家万户的美好前程,燃烧着乡村人家的幸福希望。
眼下又是一阵礼花炮声,空中犹如盛开的鲜花,我想,那不是当年的火种引燃的光亮吗?元宵之夜的欢声笑语和着花炮齐鸣,在空中荡漾着……
(作者系曲周县作家协会理事,发表文章千余篇,多次获奖,现供职南里岳乡文化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