付艳芳
正月十五闹元宵是华夏大地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活动,我的家乡在古都邯郸东部一个美丽富饶的县城。今年是“十九大”召开的第一年,我如约而来,观赏了热闹的元宵节。
不到下午五点,县城中心的“世纪文化广场”早已聚积了许多人。春寒料峭,北风嗖嗖……放风筝的孩子、中年人和老翁,情趣高涨,各种各样的风筝,或高或低在空中飞舞。
广场南端广电大楼的墙式巨型电视开播了,街道和广场的彩灯都亮了,无数盏灯光把广场照得如同白昼。仰望那黑灰色的天空,“天女散花”、“吉庆有余”的烟花使空中忽明忽暗,阵阵礼炮声不时在空中爆响。我不由想起了一句古诗: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。
穿着漂亮衣服的顽童,怀抱婴儿的少妇,西装革履的小伙,拄着拐杖的老者,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,个个脸上带着微笑,洋溢着情感。
西边便是凤凰山,传说县城本是凤凰城,城中有座凤凰山,美丽的金凤凰在此安营扎寨繁殖后代,历史上凤城出了好几个官居一品的大官。
也有的说,中国农大的金凤凰飞到这个县城治贫治碱,为了纪念他们,在世纪文化广场西侧、支漳河东岸修建了凤凰山。
我登到凤凰山顶俯视广场。黑压压一片片人群在汇聚、飘动,广场似乎变小拥挤了。阵阵锣鼓声从广场北面传来,人流又哗地一下涌到了北边,是交通局秧歌队扭得正欢,优美的造型、多变的队形赢得了阵阵掌声。
广场东边老年秧歌队正在表演,围观的人群水泄不通。年过六旬的老太太伴着音乐尽情地扭呀跳呀,饱经风霜的脸上笑得像朵花。她们是在追寻失去的岁月,重温年轻时的梦幻?
南边又响起锣鼓声,我随着人流奔去,见那“跑驴儿”、“划旱船”、“抬花轿”的人们表演得维妙维肖。“跑驴儿”的一会儿驴失前蹄卧在地上,急得赶驴老汉鞭子直往他身上抽;一会儿又撒脚奔跑,把老汉远远地丢在身后……
又一阵锣鼓声在东边的街道上传来,人喊玩龙灯的来了,人群哗地涌去,直踩得柏油路面晃荡。四条龙在舞龙人的上空翻飞,一会儿“龙归海”,一会儿“龙腾空”,那么逼真,仿佛真龙腾飞在空中。
我顿悟:四条龙不就象征着凤城的四个龙头企业,在新一年富强昌盛,充满生机嘛。
骑在父亲脖子上的顽童一脸的微笑,嘴里不停地说:“爸,再高些。”父亲只得掂起脚尖,“儿子,不能再高了,再高咱爷俩就上天啦!”
我想起了解小东“咱们老百姓,今个是真高兴”的歌曲。是啊!在这充满欢乐的节日里,全县五十万人笑了,这片热土笑了,都陶醉在了欢笑之中。
(作者系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会员,曲周县作家协会副主席,《曲周文学》执行主编,已有多部文集出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