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勤光
常言说,“多一个朋友多条道”,译过来就是“熟人好办事。”咱真算有体验了。
A
刚迁新居,忽就有人敲门。刚拉开一条门缝,就涌进两个人来,定眼看时,是多年未见的朋友的朋友领着他的朋友。
忙做惊喜状,让坐、递烟、沏茶、寒喧。“兄从何而知我住处?咋找得到?”我不解地问。
“鼻子下面没嘴?”也是,人家不会打听吗?
“兄有何事找我?”再问。
“无事就不能登你这三宝殿吗?”是这么个理儿。
东拉西扯的天就要黑了,我便客气地留他们吃饭,他二人对视一眼,默契地说:“那就只好在这吃了。”
酒至半酣,他忽然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现在做事情真难呐,这不,快要过中秋了,我想进批货,准能赚钱,只是还差5000块钱,你看能不能先借我一点?”
我想了想,兜中只有刚从银行取出的工资3000元还未动,朋友有困难当然要帮了,于是拿出来拍在桌子上歉意地说:“现在只有这些了,你先拿去吧。”
他看了看,说:“算了、算了,反正这些也不够,我再找吧。”.
酒足饭饱,要告辞了,临出门时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,转身抓起桌上的钱说:“既然是老兄的一片心意,那我就先收下了。”扬长而去无归期。
B
再有几天就是春节了,喜洋洋地去市场采购年货,大老远地有人喊我,看时,一熟人把我拉到一肉摊前,曰:“哥们儿,这一溜儿都是咱的摊儿,要哪块肉只管说。”
“拣瘦的来五斤。”我也不客气,羡煞那些买肉的。
小伙计把肉装好,不错,全是精瘦肉。付钱、道谢,熟人大度地说:“没说的,买肉只管来。”
回家后,妻说怎么看着不够份量呀,复称,差半斤有余。
无奈,谁让是熟人呢。
C
客厅中少一张圆桌,欲买一张,远门的姑表弟便做这一买卖,遂大老远赶去。
“进价儿给你,150块,—分不赚,卖别人最少180元。”
表弟很慷慨,毕竟是亲戚,俗话说,“姑舅亲,辈辈亲”嘛。
高兴地扛回了家,望着圆桌,心里美滋滋的。
想抽支烟,一摸兜,没烟了,便去买,烟摊旁也有—卖圆桌的,于是指着那同我那张一样的圆桌,漫不经心地问个价,心想看看能省下多少钱。
摊主打量了一下我,硬梆梆地说:
“少了120元你甭想拿走。”
我大吃一惊,手哆哆嗦嗦地竟打不开那香烟盒了。
D
如今出门办事,打“的”是真方便,20元钱从这头到那头。回程又打“的”,竟是一熟人,热情招呼上车,递烟,笑谈。及下车,拿一五十元票子递与,熟人接过,竟拿眼睛询问是否还用找兑,见等着,遂递回15元,觉不妥,又递回5元:“就收30算了。”
(作者系曲周县作家协会理事,发表文章千余篇,多次获奖,现任南里岳乡中心幼儿园园长。)